【展覽】我觀3Cの祭-台灣多媒體藝術展
展地:華山文化園區
展地:華山文化園區
展期:2007年10月26日至11月04日
新聞聯絡人contact:視覺藝術協會
上週五,應公司要求,我與同事去看了「3Cの祭-台灣多媒體藝術展」。
這是視盟藝術家博覽會所做的展覽,以往,他們都是以平面創作邀展為主,本次擴大舉行為以錄像作品、平面作品聯合舉行。可惜,在展覽形式上,有以下下列想法:
1.平面作品輸入至液晶電視上播放之形式討論:
這樣的作品,失去了原有平面作品的真實性,也失去了原有的作品的張力度。或許,形式上是符合了本屆展覽的初衷,但同時也失去了平面作品的原汁原味。
2.錄像作品與華山展演空間環境的結合:
此部分的處理倒是相當成功,利用白色牆面的帷幕,與華山此閒置空間的結合,讓整體錄像作品非常有張力,與環境配合的相當成功的一個展演空間。
3.錄像作品所需的先天條件不足:
多數的錄像作品,仍需要一個安靜而密閉的空間來展演,較為適當。當天多數錄像作品仍有聲音裝置,造成彼此的干擾,其次影像色澤的變化,也的確會互相影響到週遭的作品,如果需要一一觀看每一個錄像作品,需要一個安靜的角落是非常必要的。目前看過的展覽為止,感覺把這樣的氛圍處理的最好的,仍是2005年,王俊傑老師曾經在北美館策過的一檔展覽「異響」,當中將影像與聲音分配得當,質感與影像同時兼顧。或者如去年末,在信義誠品6樓展演的腦天氣,都是很好的展演方式。
在作品的內容上,印象深刻的有以下幾個作品:
1.王雅慧-Visitor:
這件作品利用一朵雲,來敘述舊時記憶在腦中的影像,一貫如同王雅慧之間的作品「日光下的靜物」,沉靜的影像鋪呈與敘述,在時間、空間下的變與不變,都深深吸引著我,我喜歡這類的錄像作品的敘述方式。
2.微型樂園-呼吸:
微型樂園的這件作品,在影像的視覺效果上,相當有質感。
在一片快速的影像訊息播放之間,微型樂元的這件作品,讓我真切的感受到影像也能呼吸的存在。
3.王馨儀-藍:
這件作品顛覆所有影像作品想利用錄像的動態所產生的創作理念,在5分55秒裡,你只看到粉紅,粉紅色的靜止狀態,然而,如果你夠有耐心,你會晤出一些道理,其一是你發覺你被騙了,其二,是你知道他要表達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