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格妮絲.娃達(Agnès Varda)是位法國女性導演家。經歷過法國新浪潮,畢身對於電影有一股莫名的執著與狂熱。也因如此,年以76高齡的她,仍在藝術界裡不間斷的工作著。此次台北雙年展亦有他作品的蹤跡。那是一個密閉的空間,進入後,侵襲而來的是三面大牆,中間那面幾乎已靜止不動的畫面拍攝著愛心形的馬鈴薯發出芽,長出根的生命型態,伴隨著拉近拉遠的鏡頭,彷彿隱喻著馬鈴薯如心臟般的生命,不斷的茁壯著。左邊則是滿坑滿谷的馬鈴薯,不僅僅拍攝他們,偶而娃達本人的頭像會突然出現在其中,右邊則是一顆顆馬鈴薯的生長情形。有趣的是,在這樣三面數位影像的底下,伴隨著滿地的馬鈴薯,據說從開展以來,他們就一直靜靜的躺在這裡,有些已發芽,有些則已腐爛。
Varda想表現什麼呢?他的一生充滿傳奇,拍了些商業片,也拍了令人深思的好片。他的片子總是一部連著一部,探討的議題就這樣不斷的延伸下去。會有這次在2005雙年展的影片,也是因為之前他所主導的另一部紀錄片『Gleaners and I(Glaneurs et la glaneuse, Les/ 同是天涯拾荒客)』[1]追溯而來。在『Gleaner』這部片子裡,Varda化身成拾荒客,探討他們的生活,透過他們撿拾馬鈴薯的故事,發起人文關懷的省思,而畸形的馬玲薯並非不可食,只因它们長的醜,與平常的樣子不一樣罷了,Vanda透過鏡頭與作品表達馬玲薯仍有生生不息的權力與生命脈絡在裡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