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3月18日 星期二

【策展省思】城市變遷的策展議題省思


最近,似乎很多大型展覽,都將主題環繞在『城市變遷』相關議題上,例如:北美館為配合本次伊東豐雄的建築展,而另外策的『不設防的城市:藝術中的建築』,又如國美館即將展出的『城市雙向道』(The Two-way City) ,再看即將在今年九月登場的上海美術館雙年展『快城快客』,是什麼樣的原因,讓大家把注意的焦點都放在同一個位置上?
城市變遷的議題最容易被說明的應該是屬於上海這個城市的目前現象,但是,同時詭譎的是,當藝術家使用了省思的角度,去詮釋這樣的策展理念時,卻不被認可與苟同,甚至當中的主持者確希望宣揚國威與理念似的,將這樣的議題嘩眾取寵加上炒作?相較來講,反觀北美館的所另外策的小展,似乎會比較更有說服力一些?

以下是三個展覽的主要文宣:
1. 國美館-城市雙向道The Two-way City
開幕時間:2008 / 3 / 23
展出時間及地點:數位藝術方舟 2008/3/23--6/30
  本館E型展覽室 2008/3/23--5 / 18
摩天樓 辦公室 街道 捷運 公車 流動 速度 斑馬線 紅綠燈
可以前後 走 左右 轉 上下 升降
以 搖擺 拉扯 摔砸 稱重
走自己的路線 隨意 漫遊

城市雙向道 之「小民市景─台灣新興數位藝術展」
The Pedestrians – Emerging Digital Arts from Taiwan
王仲堃 牛俊強 李明學 姬俊銘 蔡安智 黃心健
數位藝術方舟裡,欣賞展出作品的方式,常以一種線性的座標前進。像是在城市街道中,遊走漫步。
小民市景亦是將創作,用線性連結傳播。藝術家是這線性中第一層的小民,在城市中漫遊。在流動的狀態中,有意識或無知覺的捕捉片段市景。創作媒材也成了篩子,將這樣的片段注入第二層次的運動,或許是以跳躍的模式,或甩動,或拉扯,或摔砸,完了後再搖一搖,稱稱重。最後,最厚實卻精選的市景狀態,掉到了方舟裡,給線性環節的第三層小民,在數位藝術方舟內,慢慢游動,一邊擷取,也一邊再連結台灣年輕藝術家的市井方田。

2.北美館-不設防的城市:藝術中的建築
2008-03/15 ~ 05/25 在 台北市立美術館
今日,建築的概念已從個人最密切的家屋,向外延伸至城市、環境、國界等有形建物的聚合,並多元地指涉個人、集體精神世界的屏障,建築可以是有形的人造建物,也可以是個隱喻、一個指涉,泛指人與空間變化不拘的關係,它也凝聚了人們對美與善的無窮想望。本展反映當代建築空間中的文化意涵及其社會意義,試圖從地景到文化現象、從社會外在環境到心理狀態、從過去到未來願景,以開放的空間,呈現藝術家心中環繞著建築的、個人的想像城市-- 一個不設防的城市。本展橫跨建築與藝術領域,囊括十八位優秀的台灣藝術家及建築師,廣泛的以建築、繪畫、攝影、錄像、雕塑等媒材,探討藝術家對人造建物的種種想像,帶領我們從文化斷裂頹已之境再出發、企圖窺見新世紀烏托幫的可能樣貌。

http://arch.thu.edu.tw/forum/viewthread.php?tid=967
3.上海雙年展-快城快客
快城快客,似乎展現了一個在飛速發展的城市中人群迅速移動的意象。它的“快”和龐大,令人激動萬分又有隱約的不安。和其他國家和地區不同的是,中國的人口遷移無關種族、難民潮或者戰爭後遺症,它是中國巨大的建設浪潮和令人目眩的經濟成就背後的組成部分。中國社會和經濟正發生著巨大的變遷,人口從農村流向城市、從小城市流向大都市,以尋求發展機會。中國正飛速地從農業化的社會轉向工業化、信息化的社會,從計劃經濟轉向市場經濟。而具體到上海,這個城市本身的歷史文脈又給這個主題增加了內涵———它的殖民背景、經濟龍頭地位和國際化抱負等等。
引用:
http://fjtct.now.cn:7751/my.juartong.com/index.php/action_viewnews_itemid_38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