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週有機會到北美參觀最近的展覽,自從工作以後,漸漸的對於相關的展覽資訊,感到麻痺,一方面是因為太投入於目前的工作當中,而無暇顧及其他,另一方面,則是因為也許工作繁重,而漸漸失去對於其他事物的好奇心,此點,還需慎思阿!
探討『不設防的城市:建築中的藝術』本展,及最近的工作心得與經驗,從『出世』與『入世』的藝術家中的探討,到討論『大眾化的作品』與『藝術性作品』兩者之間的差異,我們可以看到在互動裝置當中能有較多被了解的機會,但相對的他要能有先決條件的進入門檻,例如作品說明及作品的操作方式及維護計畫(給館方及開關機工作人員),也相對的須提供更多的資源與環境來支持作品本身的條件。
以下暫將藝術家的作品歸類為以下兩類:
1. 大眾型作品:
例如本次:黃心健老師於2005年的過客作品,就屬於本類的作品,除了具有極高的互動性能與觀眾者本身產生連結,在作品的意義與內容上,也藉由這樣的互動方式與觀者進行對話,可以算是相當成功的大眾型作品。
2. 藝術性作品:
本類作品與藝術家的個人經驗較有關係,但是與觀者或他人的普世經驗的連 結則略為缺乏,這樣的作品通常充滿了前瞻性,但相對的,作品本身能引起的共鳴就較為缺乏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