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3月11日 星期三

【展覽】『各搞各的』展覽驚選集!

策展人:顧振清
展覽地點:台北當代藝術館
展期:2009/2-14-4/12
老實說,對於這次當代館的展覽,失望多於驚喜,基本上,創作者各自探討的觀點很多,很符合展覽主題與能量,但是,普遍作品太淺顯易懂,做的太表面,沒有一些讓人聯想而各自發想的空間,太過流於白話,導致,當看到樓下的洪素珍的裝置作品『樹是有血管的』時,反而,感受到一股清新的氣息。
不過,仍有幾件作品,值得去好好探究去討論一番,感謝偉傑非常職業的舉出許多技術上精進的問題與解決方式,另外,我們對於彭弘智的作品所帶來的樂趣,也有志一同的對作品的巧思深深佩服!

1.我說前面呢..後面呢..那主旋律?-曾御欽
喜歡他的這件彷彿窺看的作品,作品的聲響搭配著錄像作品,不討人厭也不刺耳,反覆低喃著同樣的回音,影片內容彷彿是從孔中窺看生活場景,遊移著,跟他之前在依通公園的作品有異曲同工之妙。
前者是如小朋友在玩躲迷藏般藏在某個小角落看出去,後者則顯現出小朋友躲迷藏的場景,雖視覺效果相呼應,但是,表現的主題卻大不相同。我很認同,這次,曾御欽用這樣的手法,在表現對於自我內心創作路途的迷惘,對於未來的迷惘,深深的打動著我的心…

2.眼淚-提姆˙烏爾瑞赫
這件作品讓我聯想到蘇育賢的作品,但是相對來講,蘇表現的視覺效果較為強烈些,這算是一件『極詩性』(只要需要透過一再解釋的,本人統稱為詩性)的作品,用眼淚來表達他對於藝術的看法,充滿紅色或藍色的眼淚,就像藝術表現的方式,眼淚,是人體機關一種情緒的表達宣洩的方式,但是,就這樣的連結,對他而言,所謂的藝術,到底是什麼? 如果,如他的創作理念所言,『不需將藝術層面與現實割裂開來,整體藝術…是對世界的感受從麻木且混亂的日常生活中解放出來…』那麼,眼淚所象徵的,是不是就像藝術也是人類經過轉化、情感流露的排泄物般的價值?
我想,如果提姆想表達的就是這樣的觀點,我,勉強接受…

3.一個遙控,兩個飛機-葛非+林瑊
藝術家用同一個遙控器卻需同時掌握兩架飛機,遙控器的設定一樣,但是,他們飛行的里程不同,創作手法很有趣,但是,探究的議題不夠深入,會讓人有一種『And Then..?』,不過,若是試玩遙控飛機可以有助於更了解作品,是一個不錯的教育方式。


4.范迪˙阿尼瑪與阿尼姆斯-苑媛
這件作品的表現方式,利用拍立得與油畫作品的連結,使我們在觀賞作品時,須從一張張如拍立得大小的圖片中,找出藝術家想訴說的主題及意義。其實,一件件看似簡單的生活場景,若藝術家想表現的即為在生活中所有拼拼湊湊的瑣事就生活的全部,相信對於這樣的創作表現方式,都會心有戚戚焉而更容易探討。
只可惜,藝術家要表現的完全不是這樣的想法,更甚者,他想表達的,是探討目前時下所流行的關於『中性』這樣的議題,那麼創作型式似乎有點大費周章…

5.洪素珍 樹是有血管的 觀後感
一根根有如血脈的紅線,穿針引線的並置在展場,靜靜的,橫跨於兩個展場之間,好久沒有看到有趣的裝置了,探討的議題跟生態環境環保再生有關,用一種很樸實的方式(比起現在動不動就是聲光效果的藝術作品來說) ,藝術家洪素珍,一位長年旅居美國的藝術家,在美國他也曾製作過2件公共藝術品«WATER Spells» 、Self-portrait in Rock,是一位作品充滿”詩性”的藝術家。

洪素珍作品集:
http://www.suchenhung.com/galle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