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與周圍環境是否融合
-作品是否突兀
-作品是否與周圍環境融合
-作品是否符合場域及設置基地的需要
個人認為,一件好的公共藝術,因是環境中的藝術品,最首要的還是對於環境掌握的敏銳度。因為,作品已經不是藝術家個人的喜好與好,而全然的在乎於,在此環境中,走動的觀者民眾的感受,以及這件作品佇立於此環境中的意義,存在此空間中,可否與環境相互融合配搭,甚至與環境融合為一體,是一必然的條件。
除此以外,是否符合此環境空間中的美感,是否符合設置單位的需求,是否更跨於設置單位在設立此作品目標時更深遠的作品意義,也是必須首要思考的因素之一。
2.美感(美的基本條件)
其次是作品美感。在環境中的公共藝術,就像一顆不朽的樹,也像一個永遠的建築物般,它是不易摧毀、也不易被改變的。所以,它所展現的美感,甚為重要。一件藝術品,首要的就是美感。而一件環境中的藝術品,除了優先考慮它與環境之間(軟硬體)是否融合外,其次,當然就是作品的美感。
3.如何與環境的軟體(人)互動
環境中的藝術品,除了考慮與硬體(環境)間的配搭外,走動的民眾及觀者,也是必然必須被考慮的因素之一。他們如何來看待這項作品,作品如何與民眾來互動,作品對於走動的觀者產生什麼樣的感情,作品用何者方式來觸動來往的人們,也成為在設置作品時,需被考量的方向之一。
4.藝術家對作品品質的要求
一件好的藝術作品,在製作的過程中,除了美感為必然的條件之一外,其次,製作品質也成為一位藝術家必須要求自己做到的部份。一件被藝術家要求品質的藝術品,也必然是一件優良的藝術品。因為是環境中的藝術品,也許作品的品質礙於天然的環境或者種種因素,會被考量為不需在品質做很多的努力,因為天然環境及人為的破壞,也會讓作者在考量作品品質時,沒有更多的把關,但是,一件好的藝術作品,也是一個藝術家重要的結晶,也必然是一件必須在品質上被要求完美的藝術作品。